成都:从制造到智造-成都见田科技高空作业平台厂家 
高空作业平台设备相关技术文章和项目案例
新闻资讯

当前所在位置:见田高空作业平台 > 新闻资讯 > 成都:从制造到智造

成都:从制造到智造

发布:高空作业平台发布时间:2015-04-13浏览次数:5853

金牛“铁半城”的轨道交通;龙泉“汽车城”的整车生产;武侯“鞋都”的女鞋研发生产;青白江“工业城”钢铁生产……细数起来,我市各区(市)县都有不少基础雄厚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加剧,这些传统产业面临时代的新挑战,老路走不通了,该如何谋取新发展?

  金牛“铁半城”的轨道交通;龙泉“汽车城”的整车生产;武侯“鞋都”的女鞋研发生产;青白江“工业城”钢铁生产……细数起来,我市各区(市)县都有不少基础雄厚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加剧,这些传统产业面临时代的新挑战,老路走不通了,该如何谋取新发展?


  在省委、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下,各区(市)县正纷纷探索“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转型”的发展路径,尤其对于传统优势产业,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制造”的低端向“智造”的产业链高端升级,调优结构、做大总量,努力实现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根本性转型。


  如今,“铁半城”建成全球首座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汽车城”不单单只生产汽车,更可为全国汽车生产提供智力服务;昔日聚集上千家生产企业的鞋业园,也向鞋业展贸总部、鞋主题高端城市综合体华丽蜕变;而位于西南航空港的多家企业已成为行业里的技术领航者……


  金牛区


  深化产学研结合


  打造轨道交通创新研发平台


  沿二环路高架立交桥,转至北星大道前往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仅仅半个小时车程,短短两年时间,这个定位为世界级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创新与服务基地的产业园已经拔地而起,在率先建成的首批次2号地块B区,记者看到,一栋栋造型现代的总部写字楼已经竣工,正在进行内部的精装修工程,20家轨道交通企业将在今年8月、9月正式入住办公。预计到2014年底,园区的日常办公人员将达到1000人,园区年经济效益预计将达到20亿元,实现税收约1亿元。


  “随着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的建成投运,在这个科技孵化器的培育之下,区域内的创新资源要素将进一步加速聚集,全面引领轨道交通产业链条朝着加粗加长发展。”金牛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以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项目为核心引领,金牛区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结合,与区域内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密切合作,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这将是金牛区发展轨道交通事业的关键,同时也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金牛区囊括了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华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0研究所、第29研究所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铁西南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借力科技、人才资源优势,金牛区共先后建立了科技顾问团、科技专家库、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库,并与西南交大建立了“两长会谈机制”;会同中铁二院、西南交大、南车资阳等6家企业,成立了四川高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全省仅10家)等,成功打造了集“政、产、学、研”于一体的轨道交通创新研发平台,推进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和升级。如今,四川高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获得市上资金支持1000万元。


  据了解,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A区约10万平方米的物业正在进行报规工作,报规一旦通过,将立即开始建设。首期剩余的1、3号地块计划2014年年底动工建设。目前,中铁产业园正与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中国铁路通号集团、日本电装、德国PCS、杭州东忠、深圳建科院、上海材料研究院、中铁山海关桥梁厂等40多家洽谈入园事宜。同时中铁二院的产业总部也将落户产业园,在园区研发转化众多的高科技产品。


  随着加快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的轨道交通产业项目,金牛区将大力推动轨道交通研发、高端制造、总部项目以及相关生产型服务业发展,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总部经济为特征,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预计到2015年,轨道交通产业投资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利税25亿元。


  龙泉驿区


  科技与产业融合


  建立汽车“智造”实验室


  在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与一汽-大众、沃尔沃、吉利等知名品牌整车生产企业毗邻的,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的机构,它不属于任何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却可以承担起任何一家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实验室”“试验间”。


  这个创新机构,是我国汽车行业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率队”在蓉创建的孔辉汽车科技西部研发总部,其核心定位瞄准汽车底盘技术研发应用。如今,来自这里的“成都服务”不仅覆盖我市汽车生产企业,同时,也辐射到重庆、武汉、西安等城市。


  “研发公司和汽车企业毗邻而居,优越的环境,为企业迅速抢占市场、拓展疆域提供了锋利的武器,企业有了新想法、新思路,汽车研发专家可以马上和企业碰头,边商讨边试验边修正。”经开区汽车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合作无间,也使得研发项目转化为产品并实际应用的进度快了很多,如今由“孔辉”参与研发的汽车底盘技术,已应用到“川汽”等整车企业新上市的汽车上。


  “这样一个‘主打’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成都在国内外汽车产业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的影响力。”在一次采访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如是分析。世界500强企业带来更多的是产能,而知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则倾注于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内里”。


  这样的合作还在不断地深化,今年5月16日,孔辉科技——西华大学汽车底盘联合实验室又在龙泉驿区揭牌,共同推广这些应用技术,携手在汽车研发的高度、宽度和深度上打造产业链和创新链。


  “一家合资企业从国外公司引进一款新车型,要支付30多亿元的技术转让费,就算一辆车赚2万块钱,卖17万辆才能收回这方面的成本支出。”孔辉汽车科技公司成都团队负责人吕济明说,在德国沃尔夫斯堡(俗称狼堡),大批零部件研发企业围绕在大众公司周围,一旦有新的专用技术产生,立即投入到新车使用。


  而零部件研发企业围绕整车企业聚集的场景,也在经开区逐渐呈现,哈曼音响等5个研发项目和孔辉汽车底盘测试中心等技术平台建成投运,龙凌汽车研发创意总部等230万平方米的创新空间平台基本建成,意大利APS悬挂系统等5个研发项目和瑞士SGS等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在成龙大道与车城大道交汇处,阿尔特成都国际汽车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加速建设,地下工程已全面完成,“好多家企业‘打了招呼’要入驻。”阿尔特成都国际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发展规划部经理吴兰敏说。


  从一张白纸上画蓝图,成都经开区已形成“十车九机”的整车(机)生产格局,百万辆造车平台搭建完成,成为全国聚集整车品牌多、产品门类丰富的汽车城。今年一季度,该区实现整车(机)产量21.3万辆、增长56%,主营业务收入242.4亿元、增长47.4%,顺利实现了“开门红”。


  双流县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加快建设一批大学科技产业园


  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朝阳博士牵头下,飞扬科技自主研发的流片车间实现了为企业一站式流片服务,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垄断;依靠科技创新,金石东方成为新型复合塑料管道行业的技术领跑者;依靠科技创新,瑞迪机械从一家生产精密机械零件的加工企业变身为获得“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等多个荣誉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是双流县强化科技创新,抢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实现“双流智造”的一个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双流县通过强化人才吸引、政策引导、成果转化等“双流智造”推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先导性产业体系,双流“智造”正不断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为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鼓励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双流县开全省先河,在县一级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奖、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对科技创新突出成果单位进行专项奖励。该县新修订的《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明确,在原有科技杰出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专利奖的基础上,新增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推进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前者,授予组织实施技术转移、促进核心专利技术创造发明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单位;后者,授予合作研发、传授先进技术、培养科学人才等方面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政策引导充分激发了双流的区域创新活力。


  此外,为营造良好、创新的环境,双流县正加快建设一批大学科技产业园,推进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占地460亩的电子科技大学产业园,由电子科大与双流县院地合作共同建设,园区由研究院、孵化园、产业基地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对应技术研发、初步市场化、产业化三个经济阶段,目前已储备20余个项目。


  “土地、资源始终有限,只有通过‘产、学、研、政、金’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实现长足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双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双流智造”,除电子科技大学产业园之外,双流县还与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合作建设大学研究院、科技产业园,并与清华控股、香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创新基地,该县将加大金融杠杆的调节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使用。



热词推荐高空作业平台   剪叉式升降机   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车)  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车)  蜘蛛式高空作业车